欢迎您来到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75-3208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10-6275-3208

      陈徐宗,1958年4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新型原子钟中心主任,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1987年考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王育竹院士,199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院长奖。1993-1995年在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原子喷泉频标的物理与关键技术研究”。1996-1997年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任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碘分子光谱与半导体激光频标的研究。1995年起任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副教授,2000年任教授,2001年起任北京大学超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研究小组负责人,2003-200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普鲁旺斯大学、巴黎高师等访问教授。
      陈徐宗于2004年起分别担任3项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项目负责人,另外,还担任三项国防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的实施,陈徐宗在如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第一、陈徐宗研究小组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分别在原子激光、马约让那跃迁、玻色凝聚超辐射、一维至三维光晶格中超流到模特绝缘体相变、光晶格高激发能带的跃迁控制、玻色量子气体在临界温度附近的关联长度精密测量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二、陈徐宗研究小组负责总装备部等的原子钟项目总体负责人,负责光抽运铯原子钟的研究,目前的指标已经达到商用铯原子钟最好的指标,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铯原子钟的垄断,为发展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计量标准作出了贡献。
      第三、陈徐宗研究小组于2006年建立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飞秒光学梳状发生器,2008年建立了铷高精度半导体激光频率标准,获得了秒稳定度为10-13,长期稳定度优于10-14的激光输出。实现了光学频率向射频,以及射频向光学频率的精密传递,传递精度优于10-17,发明了碘分子强谱线的快速海量精密测量方法,2013年,建立了小型化光纤光梳系统,实现了铷、铯等原子的高精度测量。
      陈徐宗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Optics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目前兼任英国物理学会Fellow、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基金委数理学部、信息学部评委、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专业委员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等委员以及英国物理学会期刊《Measur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等多种杂志编委。2010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陈徐宗主要经历:

教育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江苏大学物理师资班(苏州大学物理系代培),专业:物理学,
1987年9月-1993年7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士生,专业:光学,导师:王育竹院士。

工作经历:
1993年7-1995年7月在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
1996年9月-1997年9月在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任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碘分子光谱与半导体激光频标的研究。
1995年1月-2000年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副教授。
1998年10月-2002年,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副系主任,主管本科教学。
2000年1月-至今,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教授。
2001年1月-至今,北京大学超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研究组负责人。
2002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
2005年9月-至今, 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2006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型原子钟中心主任。
2015年1月-至今,北京大学空间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室主任。

社会服务:
2000.6年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0年-至今《量子光学学报》编委。
2003-200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国普鲁旺斯大学、巴黎高师等访问教授。
2004年-至今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
2006年-2010年教育部电子科学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6年-至今英国物理学会期刊《Measur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2006年-至今《量子电子学学报》编委。
2007年-至今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7年-至今《Chinese Optics Letters》编委。
2008年-至今任英国物理学会Fellow(会士)。
2009年至今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至今中国宇航学会光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0年-至今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

奖励:
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中科院研究生院长奖优秀奖;
1996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奖;
2008年上海慕尼黑光电展获“2008年度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排名第一);
2010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排名第一);
2014年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5年北京市高校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