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275-3208
原子钟
当前位置: 研究方向 < 原子钟

守时型铯钟作为现代高精度时间基准的核心载体之一,其研究对构建国家时频体系具有战略意义,不仅为北斗导航、高速通信和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提供纳秒级时间同步保障,更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提升科技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基石。

北京大学量电所的CAP组,是我国最早研制守时型光抽运铯束微波钟的小组之一,通过微波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利用Ramsey干涉技术,将钟频率锁定在铯原子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谱线上——该能级跃迁也是如今的秒定义来源。在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近20年的深耕探索,如今频率稳定度指标,经中国计量院鉴定,达到短期6.8E-13@1秒,长期4.8E-15@10万秒,超过美国GPS上所用铯钟(5071A优质管)5倍,在国际守时铯钟领域,已处于领先水平,成功突破超高精度原子钟"卡脖子"技术,为新一代卫星导航、深空探测与量子传感等重大工程,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频基准体系。

近期主要工作

  • 双光抽运守时铯钟

目前光抽运铯钟普遍基于单光模式,即使用单束光进行原子抽运,原子利用率最多只能达到1/7,既浪费了原子利用率,又严重限制了整钟的理论极限稳定度。

最近,小组正在研究通过使用两束不同频率的激光,即双光抽运的方式,大幅提高原子利用率,进一步挖掘光抽运守时铯钟的性能潜力。目前小组所采用双光抽运模式为一束4-4线光进行抽运,另一束3-3线光利用能级之间的禁戒跃迁,实现原子向目标塞曼子能级的汇聚,通过优化两束激光的频率、偏振和光强等参数,理论上可以实现原子在钟跃迁态上的100%汇聚,原子利用率最大提高7倍,整钟稳定度极限提高2~3倍。这一技术的突破,有望实现短期稳定度媲美氢钟、长期稳定度依然保持领先优势的高精度守时铯钟。

  • 光晶格冷原子微波钟

一种基于中性冷原子团的光晶格微波钟的新方案,创新性的将光晶格对原子动量外态的操控与微波拉姆塞干涉相结合,既有大量原子参与跃迁带来的高信噪比,又有超长自由演化时间带来的超窄谱线线宽。

在地面环境下,利用最新的电磁感应透明冷却技术,快速(10毫秒)制备冷原子团后,装载进光晶格,利用布洛赫(Bloch)光绝热地转移原子动量,操控冷原子的动量外态,抵消重力带来的自由下落,让原子在腔内中心厘米量级的空间范围内,长时间维持类似“悬浮”的效果,并能保持拉姆塞干涉所需的原子内态的相干性,实现秒量级的超长自由演化时间,拉姆塞条纹线宽能压窄到0.1Hz量级,结合大量原子参与跃迁带来的高信噪比,有望实现频率稳定度最高达到1.5E-14/√τ,长稳1E-16量级,与当前性能最好的大型喷泉钟(米量级高度)的稳定度指标相当,但是系统体积缩小一个数量级。